现在是: |
|
山石水景
山石与水景在园林中的配置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核心手法之一,通过刚柔、动静、虚实对比,营造出自然意趣与哲学意境。 A.山石水景配置要点及技巧 1.设计原则 1.1 师法自然 模仿自然山水形态,避免对称呆板,追求"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"的效果。如悬崖式山石配跌水,溪涧配散点石。 1.2 平衡协调 山石(刚、静)与水景(柔、动)需比例得当,如大型假山配开阔水面,小池缀以玲珑湖石。 1.3 功能与美学结合 山石可作驳岸、步道、障景;水景调节微气候,倒映山石增强空间层次。 2.常见配置形式 ![]() 1.1 山水相依 峭壁瀑布:以黄石或斧劈石堆叠高耸山体,搭配悬瀑,如苏州环秀山庄。 池岸叠石:用湖石或卵石错落砌筑池岸,形成自然曲折的水线,留隙引水生植物。 1.2 石衬水势 溪涧点石:在溪流中布置块石作"汀步",分割水流形成湍濑效果,如网师园"槃涧"。 泉潭组合:以石笋石模拟泉眼,下汇小潭,周边配蕨类植物。 1.3 象征手法 旱园水意:以白砂代水,青石作"岛屿"(枯山水变体),如日本京都龙安寺。 石矶钓台:延伸平石入水,营造亲水观景台。 3.细节技巧 3.1 动静结合:瀑布下方设深潭,利用石块减缓水流冲击声,形成视觉与听觉联动。 3.2 藏露有度:山石半掩水中,若隐若现;或于水畔种植垂柳、芭蕉,软化石线。 3.3 比例控制:小庭院宜用"尺幅千里"手法,如一米高的山石配浅池象征崇山深泽。 B.水景景观 1.水景的主要类型 1.1 静态水景 湖泊/池塘:自然式或规则式水体,常搭配水生植物(荷花、睡莲)、景石、倒影景观。 镜面水景:现代设计中利用浅水池营造建筑或植物的倒影,突出简约与禅意(如日式庭院)。 1.2 动态水景 喷泉:从古典雕塑喷泉到现代互动式旱喷,兼具观赏性与娱乐性。 跌水/瀑布:利用高差形成叠水效果,如自然山石瀑布或人工水墙。 溪流:蜿蜒曲折的形态模拟自然溪涧,搭配卵石、汀步增强野趣。 涌泉:水由下向上冒出,不作高喷,常与雕塑小品结合,或设置于大面积水域中增加动感。 水幕:由水形成如电影幕布一样的连续水幕,产生既平静又富有动感的效果。 水帘:在现代景观中,水帘相对柔和安静,又充分呈现水的动态灵气。 惊鹿:日式园林中一种竹木制品,水器,承载着一种古老的礼仪和文化。 1.3 互动水景 涉水池、喷雾装置、声光水幕等,增强游客参与感。 2.水景设计原则 2.1 因地制宜 结合场地地形、气候、水源条件设计,避免生硬造景。 自然式水景(如溪流、湖泊)适合山地、公园。 规则式水景(如镜面水池、喷泉)适合现代广场、庭院。 大型水景(人工湖):需考虑整体景观轴线,与建筑、植物协调。 小型水景(涌泉、水钵):适合庭院、阳台,强调精致感。 2.2 生态优先 采用雨水收集、中水回用技术,减少水资源浪费。 结合湿地植物(芦苇、菖蒲)净化水质,形成自循环系统。 2.3 安全实用 儿童活动区水深≤30cm,池边设防滑处理。 硬质水池需做防水处理,如 EPDM 防水膜、混凝土结构)。 2.4 美学与意境 通过动静结合(喷泉+静水)、虚实对比(倒影+实体)增强视觉层次。 融入文化元素(如曲水流觞、日式惊鹿)。 经典设计手法:借景(利用水面倒影扩大空间感,如“三潭映月”)、藏源(隐藏水源,营造“水从何处来”的神秘感)、曲折(溪流蜿蜒,增强探索趣味)。 水生植物与动物:荷花、睡莲、锦鲤、野鸭,增强生态趣味性。 C.山石景观 1.山石的主要类型 1.1 自然山石 湖石:“瘦、皱、漏、透”为美,常用于古典园林。 卵石、砾石:自然圆润,常用于溪流驳岸或枯山水。 黑山石:野趣十足、低调内敛,常用于草坪摆设、园林景观和景墙布局。 青石:裂纹纵横、雄奇险峻,多用于假山造景。 1.2 人工塑石 用混凝土、GRC 等材料仿天然山石,适用于大型主题公园或现代景观。 1.3 特殊形式 假山:叠石成山,模拟自然峰峦。 孤赏石:独立成景,作为视觉焦点。 石组:多块山石组合,形成高低错落的韵律。 2.山石设计原则 2.1 师法自然 模仿真山脉络,避免对称排列,追求"似真非真"的效果。 2.2 因地制宜 山地园林可借势真山,平地园林需通过堆土叠石创造高差。 2.3 对比与平衡 大小搭配:主石高大,配石低矮,形成主从关系。 虚实结合:山石与水体、植物相互映衬(如"水绕石生")。 2.4 传统叠石技法 安(平稳放置)、接(纹理衔接)、悬(营造险势)、斗(空洞透漏) |
友情链接:
…… |
版权所有 © 云南绿化养护,绿化养护公司,园林绿化养护,昆明绿化养护公司,云南绿化,昆明绿化 [www.ynjiashan.com] | 电话:0871-63111153 手机:15087152663 邮箱:83533372@qq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