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是: |
|
云南园林的历史演变 发布日期:2025/5/16 14:43:50 已经浏览 30 次 云南园林的历史演变 1.古代园林雏形 ![]() 1.1林茶混生原生茶园时期 在汉末青初,云南地区出现了林茶混生原生茶园,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园种植模式和茶树栽培方式。位于澜沧江沿岸的濮人先祖,把茶树从森林中迁移出来, 在茶树原有的生态环境下进行人工移栽,茶园保留了与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。虽然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园林,但可视为云南人对自然环境进行一定改造利用的早期形式,体现了当时人们初步的生态观念和种植技艺。 2.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发展 2.1满天星式茶园时期 清朝中期和民国时期,云南出现了满天星式茶园。这种茶园模式成分结构相对单一,单纯种植茶树,单枞顺山坡栽种。相较于林茶混生原生茶园,增加了种植密度,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茶叶产量,也是云南普洱茶鼎盛时期的一个见证。这一时期茶园的发展体现了云南在农业种植上的进步,也反映出当时经济活动对土地利用和景观塑造的影响。 2.2庾园的兴建 1927年,庾园始建,它有枕湖精舍的雅名,是传统的滇派园林。庾园由民国时期昆明市市长庾恩锡建造,现在主要由庾庄和鲁家花园(著名抗日将领鲁道元私家别墅)构成,与大观楼仅隔着一条航道。庾园不大却胜在精致,古迹遍布,漫步在此,处处可见荷塘溪流,亭台楼阁,园中主要景点还有石船舫、古码头等,展现了当时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和艺术特色。 3.近现代园林发展 3.1等高条植茶园与密植速成茶园时期 20 世纪 50 - 70 年代,等高条植茶园发迹于中国东南,后发展到云南。这种茶园每亩种植
1000 株茶树,与坡向垂直,等高排列,提倡种植遮阴树、防护林,挖排水沟等,增加种植密度以提产增效。1987 年,密植速成茶园(俗称台地茶园)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,每亩种植茶树 3000 - 5000 株,大大提高了我国茶叶产量,但也对云南古茶园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。这两个阶段反映了当时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,对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模式进行的大规模调整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云南的景观面貌。 3.2高产优质生态茶园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后,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,人们对茶叶品质与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,意识到生态茶园的种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农残,还能大幅度提升茶叶的品质。于是,大范围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规律,建设茶园的生态环境多样性。这一时期体现了人们生态观念的转变,从单纯追求产量向注重生态和品质的转变。 3.3翠湖园林的持续发展 翠湖因其特殊的水陆环境和地理位置,成为昆明城内的一处重要区域。翠湖周边的园林设施自明代一直延续至今,其园林形态与历史上昆明社会文化方面的观念息息相关。昆明作为中国西南部民族交融之地,翠湖园林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文化交融的图景,是探索云南地区造园思想和园林艺术特征的关键例证。 3.4园林绿化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云南省园林绿化行业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,该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。初期以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为主,逐渐扩展到公园、广场、居住区等各个领域。进入 21 世纪,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,云南省园林绿化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园林绿化领域,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。行业规模不断扩大,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从传统的绿化施工向景观设计、园林工程、苗木生产等多元化方向发展。 3.5庾园的现代转型 2024 年 9 月 30 日至 2025 年 1 月 5 日,庾园开展“庾园三十四夜”活动,让这座百年传统园林成为年轻人的夜游胜地。该活动以创新艺术快闪形式为年轻群体打造夜游新地标,结合火舞剧、光影艺术和创意市集,探索夜间经济新可能,使庾园从传统的园林转变为具有现代潮流感的文化休闲场所,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传统园林功能和利用方式的创新。 |
友情链接:
…… |
版权所有 © 云南绿化养护,绿化养护公司,园林绿化养护,昆明绿化养护公司,云南绿化,昆明绿化 [www.ynjiashan.com] | 电话:0871-63111153 手机:15087152663 邮箱:83533372@qq.com |